※官網詳盡介紹免運☆宅配到府》》如何購買時間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斯堪地父母的心靈滿足教養法映真你看這個如何購買時間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斯堪地父母的心靈滿足教養法。超猛的啦!說真的,到處比價真的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超多的部落客很都說如何購買時間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斯堪地父母的心靈滿足教養法無敵強的!給問蘭看也說這真的報價蠻合理的。╭(﹊∩∩﹊)╮但網友也都瞭解在台灣定價和售價會有一定的差距,大夥實際上在店面看到的價格應該會再便宜一些才是囉,別忘了點擊圖片查詢。科科科!等不及要介紹給你們buy下去囉!
前些日子看到的價格是 245 元,我就去Bing搜尋、7Net購物找很多的資料!網路特價隨時會修改,可以點擊商品圖片查看最新網路價唷!點這看雅虎購物更多資訊!
自己比較常上的網站是yahoo奇摩購物,其他金石堂書店、goHappy購物、奇摩拍賣相比優惠就少一些。我從評鑑測試文大概知道到這是作者:黃蕾娜、黃善俊出版社:如何出版出版日期:2014-11-24。宗教文藝,圖書影音,親子教養,親子教養商品。
忘記虎媽吧!「斯堪地爸、斯堪地媽」正在流行!
比起「我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我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斯堪地父母總是把家庭和孩子放在第一位,把焦點放在「我的孩子想要什麼樣的父母」上。
當亞洲大男人遇上斯堪地大女人,兩人磨合成斯堪地爸媽,他們相信,物質,一旦給了孩子,就沒有了;一起相處的每分每秒,才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全家也會因此心靈滿足而快樂。
【本書特色】
◎「北歐斯堪地爸、斯堪地媽」現在正流行!
◎0歲?18歲孩子都適用的「斯堪地父母心靈滿足教養法」
◎北歐的孩子們比起亞洲孩子更有自信,幸福指數也較高的理由大揭密!
◎瑞典教育專家夫婦,送給孩子及父母一生受用的禮物
【名家推薦】
◎梁旅珠(親子教養作家&明曜親子館執行長)
◎番紅花(暢銷書作家)
◎陳之華(親子教養暢銷書作家)
◎李濠仲(挪威外國媒體協會記者)
愛家推薦
目錄
推薦序 從人性出發的教養觀與教育概念 陳之華
前言 對孩子最好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家庭生根的地方
第一部 當亞洲爸爸遇上斯堪地媽咪
Chapter 1 北歐人以家為重
每天早上自問:「我是好父親嗎?」∕候鳥爸爸?門兒都沒有!∕父母離婚,孩子仍有權擁有雙親
Chapter 2 有失業者,但絕無家庭主婦
請問您在哪兒高就?∕全力支援國民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幸福社會∕全職主婦的奮起,改變最窮國家之名
Chapter 3 夫與妻的角色,從不定位
瑞典家庭的週末,從爸爸準備早餐開始∕夫妻分工,不是只有你覺得累!∕育兒沒有媽咪和爹地的界限
Chapter 4 男孩玩家家酒,女孩在泥巴裡打滾
瑞典孩子從父母的相處學習男女平等∕孩子對什麼有興趣,比男孩女孩該做什麼重要∕兄弟姊妹之間,沒有差別待遇或長幼順序
Chapter 5 大自然是最棒的遊樂場
全家一起親近大自然,提高幸福指數∕父母應該讓孩子盡情玩,放心長大∕隨時找機會親近自然和鄰居∕就算當個清道夫,也要用心生活
Chapter 6 在飯桌上培養獨立
慢點沒關係,自己來吧!∕從小開始做事,是理所當然的事∕十八歲起,完全為自己負責∕父母有耐心,才能培養獨立的孩子
Chapter 7 在說出「不可以」之前,先做出妥協
寶貝,週六才是吃糖日∕努力成為「即使女兒外宿,也會誠實以告」的開明父母∕以妥協代替命令,以自律代替威權
Chapter 8 斯堪地爸爸天天和孩子們吃晚餐
從家裡開始,培養重視參與和負責任的態度∕孩子的意見不切實際,父母該怎麼辦?∕越是不好的事情,越要讓孩子知道∕晚餐時間與家庭會議,營造自由說話的氣氛
Chapter 9 以自由發言的方式,培養理直氣壯的孩子
生氣的時候,可以喊叫∕尊重孩子的想法,凡事與孩子討論∕斯堪地孩子的自信心,從何而來?
Chapter 10 不要培養自以為是的孩子
團隊合作,才是真正的學習∕斯堪地父母深信,每個孩子都有亮點∕永遠要以「對孩子來說,什麼最好?」為優先考量
Chapter 11 沒有框架的教育,開啟未來無限可能
畫了一個黑色的蘋果有錯嗎?∕瑞典孩子為什麼英語流利?∕以「床邊讀書」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斯堪地父母比孩子更主動閱讀
Chapter 12 父母的情緒化,會傷害孩子的心
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體罰∕瑞典是最早禁止家暴的國家∕不是只有身體上的體罰,才算暴力∕不體罰,照樣教出好孩子
Chapter 13 父母把時間當作禮物,送給孩子
父母幸福,孩子才會幸福∕平等的男女關係及夫妻關係,是斯堪地教育的基礎∕斯堪地父母犧牲的,不是物質,而是時間
Chapter 14 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自然會成為好父母
父母的自我懷疑,常為自己帶來愧疚∕內疚與不安會動搖父母的判斷力∕我想成為的父母v.s.孩子想要的父母
Chapter 15 斯堪地父母多聽少說
敏銳地捕捉孩子傳達的訊息∕成為斯堪地父母的資格——愛、關心、傾聽∕以開放的心胸傾聽孩子∕孩子的行動皆事出有因
第二部 瑞典愛的故事與教育現場
Chapter 1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卻能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
全民教育,政府埋單
Chapter 2 學習看重的不是背誦,而是批判力與創造力
教授不講課,由學生自行討論∕以問題為主的教育,培養獨立思考力∕考試沒有選擇題,只有申論題
Chapter 3 瑞典也有聯考
考試的目的不在區分學生和學校優劣∕學問沒有標準答案
Chapter 4 瑞典學生沒有補習班的課後生活
不補習,有意義地使用自由時間∕尊重孩子的意願選擇課後活動
Chapter 5 打造民主主義與互相尊重的基石
在學校生活中實踐民主
Chapter 6 「學生健康小組」從各方面協助學生
專家小組共同預防並解決學生身心問題
Chapter 7 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案例A:協助學生與父母溝通∕案例B:協助學生與導師解決學習障礙
Chapter 8 不談升學,只談出路
初中二年級開始實習課程∕升學不是唯一的目標
Chapter 9 只要是霸凌和暴力,都嚴正看待
在交談中解決學生問題
Chapter10 瑞典學校不容許教師帶有侮辱性的言行與暴力
校長必須擔負起指導教師的工作
結語 給孩子時間,解決大多數的教養難題
名家推薦
推薦序:從人性出發的教養觀與教育概念 親子教養作家
◎文∕陳之華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住在歐洲,當時沒有機緣一訪北歐。但卻早已耳聞她的「先進」!無論社會人文或教育,都發展得很好。隨後幾年間,我有幸再度來到了歐洲,也正好在「先進之國」住了六年,我的許多觀念和想法,也逐漸不自覺地「北歐化」了。
「北歐化」,不是說自己變成了北歐人,或是對她的盲目推崇,也不是因為某些觀念想法來自於北歐,就全盤接受,而是歷經了時間、生活、體驗、論證了解之後,逐漸思索出其之所以進步的根源,才不由自主地讚賞北歐式的眾多思維與理念。
當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北歐設計引領全球潮流的主因,必定是政府在大力推廣與主導,但其實她的設計力,卻是來自於普羅大眾及設計者對生活品質的需求、用心及渴望。當我們以為她的高水準音樂素質,可能來自少數精英式的音樂班訓練,是將所有天才從小就集中訓練而得之,然而她的音樂人才養成,卻極少有被逼迫或為了彰顯父母之榮耀,而是因為心裡真愛音樂、喜歡音樂、崇尚音樂,大多數是自小過著極其正常的童年,並在正常學校與家庭教育下培養而成的。當我們以為北歐的優質整體教育,必定少不了各類評鑑、考試、壓力,然而他們的學習環境卻是相對的自然、自在與自由,既不超前、不補習,也沒有寒暑假作業。因為北歐人相信,不要讓孩子為了學習而失去童年的美好時光。
談到北歐,一定會有人說,北歐的國情不同,因為她是高度社會福利制度。沒錯,北歐確實擁有高比例的稅賦以及充分照顧人民的福利體系,可以說整體社會福祉的規劃與實施,都很完善先進。
但這一切,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北歐諸國經歷過許許多多國家都曾經驗過,或許仍然在憂愁擔心的問題,不論是學校體罰、教育停滯、環保生態壓力、脫離貧困、親職教養、男女平權等等。但是,北歐的進步與發展,正是因為他們樂於真誠的面對自己,不斷地修正並尋求蛻變,也因為北歐本來就沒有「富爸、富媽」,所以必須很切合實際地去思索自己的發展與未來,隨時隨刻接受新世紀、新思潮的挑戰,才得已永續生存與發展。
這本書,講述了瑞典與韓國之間的教育體系及教養觀,雖然我當時住在北歐芬蘭,但對於時常造訪的瑞典並不陌生;更重要的是,這些北歐國家的許多思維哲理,其實都很相近,書中所述的韓國內容與實例,我讀來也親切,總好像看到自己生長的臺灣,出現似曾相似的社會與教育縮影。
亞洲國家之間的文化、教育、社會體制、政經制度等等,千百年來都是彼此相互影響,正如同北歐國家一般的交互融合。但是,二十一世紀的最大優點,莫過於不同洲際之間的我們,可以透過更多、更廣泛的旅行、工作、閱讀、資訊、報導,讓國與國、洲與洲以及人與人間的距離與分野,都迅速的拉近。我們何其有幸,能更有機會吸收到不同國度、不同社會已然實施良好的優質教育概念與「人性化」的教養觀。
我一直以為,好的教育與教養,從來就不是因為它來自何方,在何處發光發熱,而是因為它很「人性」,很「根本」,回歸到教育的初衷,以及對人的基本尊重,我覺得這才是北歐得以「先進」之祕方與價值所在。
這本書,提供了不少瑞典社會的教養觀念與教育理念,很多想法與做法,都值得您我思索及細品其本源與初心,相信一定能從中認識到「平等與尊重」其實就來自於符合人性。
序跋
前言
對孩子最好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家庭生根的地方
對我來說,瑞典可說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我在那裡認識了瑞典妻子,生下並養育了三個孩子,大半人生都在此度過。起初,瑞典人給我的感覺,一如這裡的氣候,冷冰冰的。瑞典人一般都非常明理,不會一時興起去做什麼事情,也不輕易表露出對他人的好感。然而,深入瞭解之後才發現,其實瑞典人非常體貼親切,溫柔而穩重。如今,瑞典對我而言,已經超越了之前僅止於明理、現實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祖國感覺。
當然,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馬上融入了瑞典的社會。到瑞典留學,生活了很長的時間,深刻地體驗當地文化之後,才慢慢有了改變。這個過程,可說是一連串的挑戰與學習。瑞典的風俗人情,與我國有諸多不同,讓我飽受文化衝擊,也讓我有所醒悟,如果不改變自己,就無法克服這些差異,尤其是家庭生活。兩個在不同文化圈長大的男女,相識結婚之後,生養了三名子女,這中間必須經過多少的曲折啊?從夫妻關係,到子女的教養,彼此都抱持不同的觀點。每當兩人意見衝突時,都會忍不住對我們的婚姻生活產生懷疑。
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有一天,我靜心地審視自己,才發現自己改變不少。然而,我是否真的已成為一位北歐地區的父親表率「斯堪地爸爸」了呢?對於一個在充滿競爭壓力的父系社會裡出生、成長的我來說,要成為一個完美的斯堪地爸爸,說來或許有些勉強。
儘管如此,在一旁砥礪我,深刻影響我的人,正是我的妻子蕾娜,她忍耐著我沙文主義的急躁個性,像天使般一直守在我身邊,或許有時受到我的氣勢壓制而有所讓步,但在某些事情上,卻又固執地絕不妥協。首先是男女平等這點,尤其在家庭裡,妻子與丈夫之間的對等關係,她就從來不妥協。其次是對於父親這個角色的期望。妻子希望,比起用教訓孩子這種單向的教導方式,不如作為一個用對話和孩子雙向溝通的父親。蕾娜通常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們對話,最後也總是能將孩子引導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去。而我總是在一旁觀看並想著「為什麼我做不到?」論起來妻子才真的是典型的「斯堪地媽咪」。一九八九年十一月,長子泰仁(約翰尼斯)出生。又各隔了兩年,次子海仁(約拿丹)和長女貞仁(蘇菲亞)出生,我們成了五口之家。一九九四年冬天,時隔五年,孩子們一個滿五歲,一個三歲,一個一歲多。
這段時間裡,我一面艱苦地養育孩子,一面進修,終於取得博士學位。於是我開始盤算返鄉就業,打算全家遷移回國。妻子並未反對這項決定,因為我很早以前就跟妻子提過,等我學業有成,就回國去住,妻子也同意這件事情。
我們帶著三個孩子返抵國門,和許多親戚朋友見面,彼此互相問候之餘,也小心翼翼地打聽工作機會。很幸運地在故鄉的一所學校,找到講師的工作,並做好了返鄉的準備。住在鄉下的老父母也很高興,以前每次想看看兒子、媳婦、孫子,總因為分隔兩地,只能在心裡思念,如今終於得以骨肉團圓,他們的喜悅之情可見一斑。
為了開啟新生活,我們必須先返回瑞典,結束那裡的一切,再次搭機暫別的那天,父親一再地問:「這次會回來了吧?確定會回來沒錯吧?」妻子也如屢次的回答,又說了一遍:「是的,沒錯!」然而,當我們一回到瑞典,妻子馬上宣布,我們不能回國住。
「妳不是已經跟父親說好了嗎?等這裡的事情處理好就回去住,不是嗎?我連工作都找好了。現在妳又說不回去,那叫我怎麼辦?」面對大聲抗議的我,妻子沉著地解釋為何會做出如此的決定。「老公,你還記得我們去弟弟家時,把車停在哪裡嗎?」「妳怎麼突然問這個?車就停在社區裡公寓大樓前面的左邊,不是嗎?」我不快地回答妻子突如其來的質問。「那你還記得,那個社區裡的兒童遊戲區在哪裡?」「在大樓後方啊!」「那麼,午後的陽光照在哪裡?」
這時,我已隱約猜到妻子想說什麼。妻子接著說,停車場位於公寓大樓前方的向陽地,而兒童遊樂區卻在大樓後方的陰暗處。所以當妻子吃完中飯,帶著孩子們到遊樂區時,由於適逢寒冷的一月,連陽光都照不到那裡,氣溫有多冷,可想而知,所以不到十分鐘就回來了。
妻子說,光憑這點就可以知道,在這個社會中,孩子和女人得到的待遇。父親們停車的地方,連冬天都是陽光普照的向陽地;相反地,兒童遊戲區卻位在陰冷的地方。妻子說:「那個社區的設計者一定是男人,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對這樣的設計提出質疑。在這種社會裡,要如何教養我們的孩子,如何生活下去?」
妻子接續指出,我們回國的時候,侄兒們都忙著上補習班,根本沒時間和我們的孩子玩……妻子連番解釋,說得我啞口無言。坦白說,我也沒有把握,回到自己國家,能像在瑞典一樣,和妻子平等相待,不會催促孩子們去補習,並能不疾不徐地教育他們。因此,我當下就對妻子說,我們不回去了,就住在瑞典吧!我寫信給父親,以及為我引介工作機會的學長,告訴他們我們不回去了。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失望,我雖然也覺得心痛,但為了孩子們,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近來,亞洲國家對於北歐,也就是斯堪地那維亞教育法,非常感興趣。北歐國家除了到大學為止都是免學費之外,孩子更不必和同學們競爭,就能通過考試,成就世界最高的學歷。在那裡沒有失學者,社會福利政策會負起一切教育責任。這就是世界知名的斯堪地教育法,也是教育家們嚮往的聖地。家長們都希望能實踐斯堪地教育法和北歐的家庭文化。這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想要脫離那種極端競爭的教育環境,透過與子女的交流,開發孩子們的自律與感性。
近來甚至還出現「斯堪地媽咪(追求北歐式子女教養法的母親)」「斯堪地爸爸(北歐式以家庭為重的父親)」這類流行新詞,來稱呼這類父母。北歐的父親們,積極參與育兒工作,以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當作人生活的重要價值。晚上一定與家人共進晚餐,週末帶孩子們到郊外,或去看表演、一起讀書。而且,平起平坐地對待妻子,是個懂得分攤家務的平權丈夫。我住在瑞典已經超過二十六年,與抱持自由、合理信念的瑞典妻子生養了三個孩子,並且一直努力成為一位好父親。這本書是我們夫妻兩人共同編撰的,可說是典型斯堪地媽咪的妻子蕾娜,和一個從亞洲大男人進化為斯堪地爸爸的我,合作完成的作品。在我一面翻譯蕾娜的瑞典文原稿,一面寫書的過程裡,我們也不斷地交換意見。
本書以我們夫妻倆人的經驗出發,盡可能透過眾多斯堪地家庭的事例,協助讀者理解斯堪地的教育。書中很多事例都是妻子蕾娜所編輯的。蕾娜在中學裡擔任專業輔導師已有十五年的經驗,輔導過無數的孩子和家庭。因為直接在教育現場工作,所以也擁有許多與學校教育、霸凌、性教育、兒童人權相關的專業知識與經驗。
書中與亞洲國家相比較的部分,是為了對比我們的現實狀態,以突顯斯堪地教育法,希望家長們不要為此感到愧疚,也希望在維持固有教育體制優點的同時,一併參考斯堪地教育法,使我們的教育更加完善。最後,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很多家庭都受用的教養指南,造就更多幸福的家庭、學校和社會。
內文試閱
父母把時間當作禮物,送給孩子
父母幸福,孩子才會幸福
孩子出生之後,我的生活也起了莫大的波濤。我們生了三個孩子,每個孩子相隔兩年。這段時期,也是我研讀博士課程最艱辛的一段時期。
老大出生後大約一、二個月,妻子要求我遵守兩個規定:第一,待在學校裡的時間,不可以超過八個小時,早點回家和孩子相處。因為妻子態度堅決,時常在學校裡用功到很晚的我,只好遵守「八小時制」的約定。有了時間的限制,反而讓我學會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我也因此很感謝妻子。
第二,戒菸。當時,我的菸齡已達十年,每天都要抽七、八根菸。當然,我不會在家裡抽菸,但妻子還是告訴我,如果我想和孩子碰碰臉頰,就必須完全戒菸。於是,我便戒菸了。而且,即使在孩子們都長大以後,我也從未把菸銜在嘴裡過。戒菸之後,身體確實健康多了,這點也必須感謝妻子。
養育孩子,絕非容易的事情。像我們這樣夫妻都在上班,還養了三個孩子,真的是連五分鐘、十分鐘的時間,都必須硬擠出來才行。夫妻爭吵,也通常起因於日常生活的安排,例如:接送孩子去學校,彼此時間無法配合等,常會造成夫妻爭執,但孩子也帶給父母許多快樂,這絕對是事實。
我們夫妻一年至少有一週左右的時間,會把孩子託給妻子的父母或妹妹,兩人單獨去旅行。只為了更加瞭解對方,以及幫平日在職場與家庭中疲於奔命的自己「充電」。當我們旅行回來,就有如脫胎換骨般。孩子們也會因為短暫地與其他大人一起生活,而有了重新認識父母的機會。
有研究指出,孩子們小的時候,如果沒能體驗過幸福,長大以後,變得不幸福的機率很高。若父母因為對彼此不滿而常高聲爭吵,孩子們會因此感到莫大的不安和恐懼。因此,從小就看著父母吵架的孩子們,成年以後,兒時所感到的不安、恐懼和憤怒等情緒,也會鮮明地浮現出來,而且,成年後有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之間感情不好的可能性也很高,意即「夫妻吵架也會代代相傳」。從小沒經歷過的事情,長大以後,也不太會做;相反地,過去的經歷,則很有可能會支配未來。
瑞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A小組的孩子們,是在夫妻常常爭吵的家庭中長大;B小組的孩子們,則是在把爭吵當飯吃的夫妻、離婚後又與其他人再婚,過著幸福生活的家庭中長大。
結果,哪個小組的孩子幸福指數比較低落呢?
結果是,A小組的孩子,比B小組的孩子在情緒上更不安,幸福感也較低。家庭中的爭吵噪音比起離婚,其實對孩子影響更大。
世上沒有一本人人適用的「教養子女說明書」,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就是父母自身的幸福與從容的態度。
平等的男女關係及夫妻關係,是斯堪地教育的基礎
在瑞典,離婚會根據有沒有子女,以及雙方是否已達成協議,而多少有些差別。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沒有必要特別提交離婚的事由。在沒有子女、夫妻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只要向法院提出離婚申請,當場就能成立。夫妻當中有一方向法院提出離婚申請時,若有子女,且雙方未達成協議,法院會給予六個月的緩衝時間,緩衝時間過後,如果其中一方仍舊希望離婚,才可以離婚。再者,如果有十六歲以下的子女,夫妻兩人至少已經分居兩年,就算雙方未達成離婚協議,離婚也可以成立。
在瑞典,離婚時財產分配的方法非常簡單。如果沒有簽訂特別的協議文書,在財產增值以及保有上,不管誰的貢獻多少,都由夫妻均分。就算是從父母手中繼承的財產,只要文書上未特別註明,離婚時也一樣均分。因此,在瑞典,幾乎沒有女性會因為婚後可能發生的經濟困境,而對離婚有所遲疑。
對於夫妻性生活的問題,如果在夫妻之一方不願意的情況下,以強迫的方式發生性關係,就會被認定為性暴力。也就是說,即使是夫妻,強姦罪同樣可以成立。曾經有過一個案子,丈夫以刀脅迫晚歸的妻子,強制發生性行為,兩天後,又以同樣的方法得逞。對於這個案件,檢察官主張「妻子也是人,擁有人權及人類尊嚴,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力和性方面的自主權。」
站在女性的立場,若離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意味著法律上尚未實現男女平等。但大多數想離婚的人,都是女性,這些女性即使長期受到男性酗酒、賭博、威脅、家暴之苦,也不得不忍氣吞聲地在恐懼中持續婚姻生活。
當然,北歐國家中,也不是完全沒有男女不平等的問題。在瑞典,女性比男性出任企業理事會的比率來得低。相同職等,女性的報酬也比男性少,因此社會普遍要求糾正此類問題的聲浪日益升高。
最近,瑞典出現一種不再區分男人(han)和女人(hon),而使用同樣一個中性單詞(hen)的趨勢。由此可見,北歐國家女性的地位不比男性低,而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子女教育,便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展開。也可以說,平等的男女關係和夫妻關係,是造就斯堪地教育哲學的實質基礎。
若處在丈夫輕視妻子的不平等夫妻關係中,不只是妻子和子女,連擁有威權的丈夫自己,也絕不會幸福。更進一步地說,若要將孩子教養成民主主義的公民,男女平等、夫妻平等,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想要如斯堪地爸爸、斯堪地媽咪一樣,採取以孩子為主的平等、合理教育,前提就必須是,男和女、夫與妻之間的平等關係。
斯堪地父母犧牲的,不是物質,而是時間
馬茲夫婦是我們在瑞典熟識的一對夫妻檔朋友,他們有一雙還在上小學的子女。這對夫妻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兩人決定只工作正常勞務時間的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說,其他人一般一週工作四十個小時,他們則各自只工作三十六小時。父母其中一人送孩子上學,另一人就接孩子放學,並張羅之後的事情。若孩子們要進行課外社團活動,父母就會開車帶他們去,再接他們回來。他們積極參與孩子們的社團活動,並提供幫助。
馬茲夫婦認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多越好。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們努力工作,時常和朋友見面,享受生活。然而現在,他們將時間投資在照顧孩子,與孩子相處上。自己享樂的時間,則讓給孩子們,就連常碰面聚會的人,也多是孩子朋友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他們也搬過家。馬茲夫婦在孩子出生之後,生活中所有的一切,便是如此轉變為以孩子為重心。
但相對的,我在韓國的朋友A,有兩個女兒。夫妻因為都工作到很晚的關係,女兒們只好自己張羅晚飯,自己玩自己的,直到父母回來。父母時常把工作帶回家,甚至連週末都在工作。十三歲的大女兒,為了不讓辛苦工作的父母擔心,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告訴父母,也不和父母商量,即使大女兒身體不舒服,也不敢跟父母訴苦。這對夫妻認為,唯有努力賺錢,才能給予孩子想要的一切,孩子也更喜歡物質上的不虞匱乏。
馬茲夫妻和A夫妻,哪一對為孩子們犧牲更多?當然,兩邊都為了孩子心甘情願地犧牲,差別只在於價值觀與方式的不同。尤其是我國的許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為了孩子,做了很多犧牲。
然而,其實那些犧牲,說穿了,也只是為了追求物質的享受罷了。父母沒法陪伴在側的時間,便想以金錢或物質來補償。但是,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下去,結果孩子抱怨父母一點都不關心自己,父母則埋怨「我是為了誰,才這麼辛苦?!」責怪子女不懂事。
相反地,瑞典父母們的犧牲,則有所不同。他們把所有時間,都當成禮物,送給子女。物質上的支援,則在其次。從孩子出生的那一瞬間開始,他們就已經接受了「時間不再屬於自己」的事實。他們在計畫一切事情的時候,都先考慮到孩子。萬一孩子哪裡有什麼問題,他們寧願修改計畫。原本以自己為主的時間,全都變成了以孩子為主。
斯堪地父母們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時間。而且,他們不認為這是犧牲,反而樂在其中。物質,一旦給了孩子,就沒有了。但一起相處的時間,卻讓父母自己也感到快樂。送給子女們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孩子的笑臉、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一起走過的路,都會成為珍貴的回憶禮物,回饋到自己身上。
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自然會成為好父母
父母的自我懷疑,常為自己帶來愧疚
很多人都是尚在懵懂之際,就做了父母,養育孩子的同時,也經歷了很多挫折。然而,不管是什麼人,都希望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完美父母。但就如世上無完人一般,世上也沒有完美父母。許多父母在養育孩子時,最常遭遇到的考驗,就是內疚與不安,常常會有一種「或許我不是好父母」的恐懼襲上心頭。養兒育女之所以辛苦,大半原因也是出自此種父母內心的焦慮。
我在撫養老大的時候,也曾無數次深陷自責與內疚中。為了幫忙妻子,我也曾經抱著剛出生的孩子,用盡一切方法,還是無法止住孩子的哭聲。看著哭泣不停的孩子,我不禁懷疑「我是個會弄哭孩子的父親嗎?」然後和孩子一起掉眼淚。
妻子生產之後,在醫院裡調理身體約一週的時間才回家。妻子回家不過兩週,孩子每天晚上夜啼。餵了奶之後,拍拍背讓他打嗝,也換了尿布,還是哭個不停。為了安撫孩子,我讓他趴在嬰兒車裡,推來推去,卻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和妻子輪流哄孩子睡覺,兩人都累得半死。
為了讓晚上必須時時餵奶的妻子能利用時間睡覺,我抱著孩子,在家裡走來走去,但孩子還是一直哭,有時簡直忍耐到了臨界點,恨不得把孩子摔在床上。於是我們夫妻商量之後認為,這已經不是我們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了,便去請教醫師。
育嬰室的護士說,這是因為母乳一下子湧出來,孩子一次吸了過多的母乳,在吸奶的過程中,也同時吸入太多空氣,因此感到腹痛之故。新生兒不懂區分肚子痛和肚子餓,所以把肚子痛當成了肚子餓,才會一直哭鬧。如果我們以為孩子餓了,又餵他喝奶,反而會加劇他的肚痛。在餵母乳前,先給他吃點藥,讓肚子不至於脹氣,也就不會吸奶吸得太急,母乳也能隨著孩子所吃的量,自行調節,漸漸的就只會分泌出孩子能承受的量,孩子以後肚子也不會脹氣了。我們照著護士的話去做之後,果真如此,孩子晚上都能好好睡覺。
父母有時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很多職業婦女,把年幼的孩子托在托嬰中心或幼稚園的同時,也深感自責和歉疚。但是,孩子並不一定非要媽媽來照顧,只要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盡力而為,就算有所不足,也要相信自己。
我想成為的父母v.s.孩子想要的父母
父母時常會受到自己的想法或情感,尤其是「我是個不合格的父母吧」之類的不安所支配,而且,也想盡力消除此種想法。然而,在這個過程裡,重點往往不是放在「對孩子來說,什麼是最好的」上面,而是放在自己本身,以及想要向他人證明自己是個好父母,不停地辯解或尋求牽強的解決方法。
如前面案例所見,當瑪麗亞無數次自問:「我究竟是個好母親,還是個不合格的母親?」也無法解決問題,但當重點換到「孩子為什麼那樣做?」時,問題便自然而然豁然開朗。許多父母雖然深愛孩子,卻從來不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重要的是,應該透過與孩子的交流,瞭解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比起「我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把焦點對準「我的孩子想要什麼樣的父母」,很多問題都會比預期來得容易解決。
然而,讓孩子任性地長大,和將焦點對準孩子,兩者截然不同。父母也可以發脾氣,但要充分地告訴孩子,自己為什麼生氣。再怎麼生氣,也要守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這點千萬不能忘記。
如果父母雖然在身邊,但心卻不知道飛到哪裡去,孩子們馬上就能察覺出來。有很多父母,就算與孩子在一起,手機也不離手。當孩子發現,父母的注意力在別的地方時,所受到的傷害更大。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該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與其自責沒辦法好好陪伴孩子,或擔心他人在背後指責自己「不是好父母」,不如花幾分鐘的時間,盡量陪伴在孩子身邊,傾聽孩子說話,充分表達自己的愛,讓孩子能感覺到,必要時,自己隨時會飛奔而至,陪伴在側,這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們有必要透過這些時間來證明,孩子是多麼珍貴的存在。
斯堪地父母多聽少說
敏銳地捕捉孩子傳達的訊息
我們夫妻一向在孩子們說話之前,先和孩子們對話。當孩子們注視著某個東西,用手指著,彷彿要大人說些什麼,此時,我就會說「燈」「收音機」,把孩子指的東西名稱告訴他。孩子們對很多東西都喜歡一再地問:「為什麼?」「怎麼做?」我們夫妻都會不厭其煩地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如果不知道,就算要翻書,也要告訴孩子答案。偶爾,也會因為孩子們的「一萬個為什麼」,而感到疲累、厭煩。畢竟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但是,我們也盡量努力,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不耐的神色。
許多家長都希望子女長大以後能過著安逸、成功的生活,而忽略了孩子當前的渴求。但事實證明,在國際評量上能力獲得高評價的學童,幸福指數卻敬陪末座。
童年對任何人來說,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在幼兒期、童年期或青春期等不同的時期裡,應該盡量滿足孩子們的渴求,提供他們最好的環境。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裡和諧地成長。不論二歲、六歲、十歲、十五歲……讓孩子們在各個年紀裡,都能記住當時最幸福的時光!
嬰兒時期,父母必須成為孩子生根成長的土壤。無條件愛著孩子,帶著關心與好奇,給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然後,當孩子長大,父母便必須成為照亮孩子的光芒。
幼兒期開始,到身體活動發達的四歲為止,孩子們的好奇心隨著行動力變得十分旺盛。這個年紀的孩子們,開始學到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因此,父母必須帶領孩子認識自己。
五歲起,孩子會開始跟其他孩子比較。因此,此一時期要特別注意,不要拿別的孩子來比較,或有任何差別待遇。六歲這個年紀,在瑞典要上幼兒學校,在台灣則是上幼稚園。孩子滿懷著自己什麼都可以做的期待,因此從這個年紀到十歲為止,必須立下非常清楚的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超過十歲以後,或從青春期開始,朋友比父母更重要,會開始對父母的想法和價值觀提出疑問。對於父母所訂下的規則,也會予以批判,甚至懂得從網路上自行蒐集情報,因此,父母最好要知道孩子常流連在哪些網站。
要和青春期的十幾歲孩子對話,是非常大的挑戰。孩子甚至會瞧不起父母,或當父母不存在。然而,仔細觀察孩子的內心會發現,情況往往正好相反。越是青春期的孩子,其實越需要父母的關心和對話。因此,要持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詢問,運用各種方法來瞭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面對這個重要的時期,父母必須與孩子站在同等的立場,尊重孩子的想法,好好聽孩子說話並持續地溝通才行。
對於孩子的問題,比起單刀直入地給予答案,或因為過度的憂慮和擔心,而加重問題,不如從頭到尾好好聽孩子說話。然後,再詢問孩子打算怎麼做。如果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再一起尋求對策。
再者,想做什麼事情之前,先問問孩子是否願意一起,然後再著手計畫。對於不能答應的事情,要好好說明理由,孩子們會比預期更願意理解。
資料來源:MOMO購物中心 - 時間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斯堪地父母的心靈滿足教養法
留言列表